中国青年网

消费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扩大消费,专家支招

发稿时间:2023-03-28 14:19:00 作者:朱彩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过去3年,消费市场受疫情影响明显,去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但一些结构性亮点仍让人眼前一亮。

  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享了一组数据,2021年青年人各类型助眠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速中,蒸汽眼罩为220%,防噪耳罩为165%,褪黑素为155%,香薰蜡烛为133%。助眠产品销量大增一定程度反映出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年轻人很想睡个好觉。沈建光说:“这些被称为情绪价值消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扩大内需重在扩大消费需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解释,疫情期间明显好于预期的出口增长今年大概率将明显回落,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就有可能出现产能过剩和通缩的压力。“而扩大内需的政策重点是恢复和扩大消费。”

  他进一步分析说,从1998年提出扩大内需战略以来,中国的政策重点多以扩大投资需求为主,并形成了一整套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扩大投资的政策框架和工具,但扩大消费的手段和政策工具相对来说比较有限。“随着扩大投资的空间收窄和边际效率的下降,扩大消费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王一鸣建议创新扩大消费的政策工具,完善扩大消费的体制机制,释放消费需求潜力。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发现,当前我国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无法充分满足中高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他认为,要发展服务业就要在政策层面给予更多支持,让服务业市场更加开放,“让更多的资本,包括全球的资本进入其中”。

  王一鸣则建议,要放松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限制性措施。他的建议还包括:松绑住房领域的限购措施,支持改善型住房需求;松绑大城市的汽车限购措施,通过扩大城市路网来缓解拥堵压力;增加教育、医疗中高端的服务供给,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这位经济学家说,改革开放后,中国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而且成长性最强的中高收入群体。这一群体是购房买车、教育医疗、休闲旅游等中高端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也是引领消费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对于扩大消费的支撑作用也是最强的。

  他还提到了当前存在的“超额储蓄”现象。“消费的恢复受到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修复的制约,3年疫情反复冲击,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受损比较严重,消费更趋谨慎,储蓄意愿普遍增强,今年前两个月住户存款增加了近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王一鸣说,消费的持续恢复仍然有赖于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张军则表示,中国政府需要去考虑如何减轻家庭在住房、医疗、养老、基础教育等各个方面支出的负担,“因为每个家庭预期未来在这些领域当中的支出负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当期的消费支出能力,他的储蓄之所以是预防性储蓄,也是为了预防在这些领域当中未来的支出”。

  实际上,为推动今年的经济增长,消费的复苏被“寄予厚望”。国家统计局这月公布的1-2月主要经济数据显示,1-2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067亿元,同比增长3.5%,2022年12月为下降1.8%。当时发布数据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了由降转增的变化,说明市场需求活力在回升。

  上海家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秋生分享了他对这份“市场需求活力”的理解。他分析说,消费者会追求性价比,“它可能意味着消费者对品质的需求在上升,希望花合理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为了满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潘秋生和团队想出了“给六神花露水增加清凉功能”,“因为销售团队反馈,天热到没有蚊子的时候,驱蚊功效就没用了”。

  “中国有14亿人口和还在增长的4亿中等收入群体,升级后房地产消费需求,将为城市更新、资产盘活及为上下游产业链投资提供新的机遇。”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认为,随着住房消费升级,中国房地产的交易形态将发生重大变化,“租赁时代”呼唤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品质化的管理机构,通过深化社会分工,推动经济效率不断提升。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租房者和买房者获得差不多的公共服务,“至少应该是租购同权”。他说,与欧美发达国家80%-90%的城镇化率相比,中国城镇化至少还有15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城镇化潜力所带来的需求增长,仍将为行业带来消化过往投资并持续升级的机会。”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朱彩云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潘晓文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