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消费

首页 >> 要闻 >> 正文

青平:别让超长预售期耗尽消费者的期待

发稿时间:2023-11-29 13:44: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网购服装30天超长预售期引吐槽”登上微博热搜。在网购平台上,一些服装类商家存在设置30天、40天的“超长预售期”以及到期不发货、虚假发货等问题。消费者购买商品是想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但有些商家在“预”上下足了功夫,却忽略了“售”。

  预售的设置在大宗商品、手工艺制品等商品销售上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为何服装类产品的预售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灾区”?

  预售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以及提前规划的机会,避免了以往因人数过多而导致抢购失败的问题。在享受优惠的同时可以提前锁定自己心仪的商品,这成为不少人选择预售商品的原因。预售模式让商家在预售期间将自己的损失最小化,但却在无形中将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在超长预售期的影响下,许多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由于季节、质量等原因,商品在当下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当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付出的“等待成本”不符时,会破坏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消费者在向商家询问到期不发货的理由时,被商家单方面取消订单。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商家展示的商品具有具体、确定的信息,消费者下单即构成承诺,合同成立,商家应该按照约定发货。没有法定理由或双方约定而单方面取消订单,则构成合同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消费者可以要求其赔偿相应损失。

  预售作为当下较为普遍的促销方式,是许多商品营销的重要一环。适合安排预售的商品往往是定制类、新上市类、时令类、稀缺类以及单价高类产品。相比于以上产品类型,普通服装并没有设置预售的必要,一些销量较高的服装店也并没有采用预售模式。但预售模式的优势依然不可忽略,预售期可以为商品销售提前预热、为商品获得更多流量、减少库存损耗、快速回笼资金等。另外,预售模式也让商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交易主动权”。在预售阶段,商家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再根据订单数量确定发货时间,大大降低了店铺运营的风险。对平台而言,预售可以分散下单时间,这有利于降低平台服务器的压力。这样的预售模式让商家、平台获益。但迟迟不发货,会让消费者对商家产生负面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会反噬商家自身口碑。

  针对网购服装预售期过长以及到期不发货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强化监管,及时查处相关商家、平台。与此同时,平台也应该结合店铺盈利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制定更合理的预售机制,督促商家守约,对于不合规的商家及时叫停,提高为消费者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家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预售时间,实实在在地提高商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为自身赢来良好的声誉。消费者要结合自身需求,看清商家制定的规则,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注意保留相关证据,依法维权。

  现行的法律法规并未对预售的期限提出明确要求,但当超长预售期已经成为销售的阻力时,商家以及相关部门应主动作为,别让超长预售期消耗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期待。

责任编辑:张建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