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消费

首页 >> 要闻 >> 正文

便民生活圈,有“圈”只是开始

发稿时间:2024-03-08 15:22:00 来源: 北京日报

  汤华臻

  “2024年,北京将建设80个便民生活圈。”据报道,目前本市已有8个区入选商务部建设试点,今年将指导顺义、昌平等区积极申报新一批全国建设试点。

  对于便民生活圈,大家都不陌生。这些年,北京积极搭建服务网络,从修拉链、配钥匙、钉鞋掌,到早餐店、理发店、快递柜,再到老年照护、幼儿托管、家电维修……一步步做“加法”,形成了布局合理、业态丰富、智慧便捷的服务生态。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已建成300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如今互联网高度发达,“一键下单”固然方便,但总有一些服务需要面对面进行。“15分钟”不仅是时间尺度,更是城市生活便利与否、品质高低的标尺。买个针头线脑、配个五金零件,被称为低频刚性需求,不是每天都用、消费也不高,一旦缺位却颇为麻烦。特别是常住社区的老人,线上生活经验不足,小修小补诉求更多,能否在“一刻钟”路程内获得相应服务,往往成为其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影响因子。让社区商业火起来,拓展满足市民日常需求的渠道,城市生活便有了更多烟火气。

  家门口的商业,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门店。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惠民生、暖民心之举,也是促进消费、活跃经济的重要抓手。有观察人士指出,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重要基础,居民消费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在社区实现的。以长安商场的改造为例,从百货商场转型为“生活中心”之后,社区食堂、生活超市、健康驿站应有尽有。截至目前,其升级改造已带动客流实现翻倍增长。主动对接并挖掘居民需求,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就是在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丰富城市商业的多种样态。

  当然也要看到,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如今的便民圈并非只要“圈”了即可,还必须统筹思考,令其与城市更新同频共振。怎么才能让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与基层社会治理更好配合,让业态实现有机组合?不同的社区情况各异,历史文化积淀、小区老旧程度、居民年龄层次等,都决定了各个便民服务圈呈现形态和供给内容有所不同。始终以民生视角来观察并推动商业形态的升级,大家的日子更便利、更舒心,城市发展也将拥有更多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张建伟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