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日前,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Soul App发布《2025 Z世代情绪消费报告》,尝试描摹关于Z世代(泛指“95后”“00后”)如何利用消费构建情感支持网络、维系心理韧性的真实图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发疯工牌”“丑萌文创”“情感树洞”“AI陪伴”等特定商品与服务,主动寻求心灵治愈与压力释放、获取即刻满足与情感陪伴、实现亚文化圈层的情感寄托。
近6成年轻人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供图
数据显示,超9成青年认可“情绪价值”,近6成青年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从青年目前的消费心态来看,选择“快乐消费,为情绪价值/兴趣买单”人群占比为56.3%,较2024年增长16.2个百分点(对比Just So Soul研究院《2024 Z世代双十一消费行为报告》),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情价比消费”(追求情绪价值与价格的最大比值)。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有数数据创新实验室分析认为,年轻人对情绪价值的高度认可和依赖,深刻反映了Z世代在当前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普遍心理诉求。“情绪价值驱动消费”已成为Z世代消费市场的核心引擎之一,其影响力仍在快速扩大。
不同年龄的年轻人,愿意消费的场景不同。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供图
价值共鸣、自我疗愈、仪式感和审美契合是青年最愿意为之付费的情绪价值。近4成消费者愿为“价值共鸣”(37.6%)买单,凸显年轻人对精神认同的高度需求;超三分之一消费者通过消费缓解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实现“自我疗愈”(34.2%);约三分之一青年追求“赋予平凡时刻意义的仪式感”(32.3%),通过消费构建生活秩序感与情感锚点;审美契合、视觉愉悦触发消费冲动,约三分之一青年愿为“颜值主义”(31.1%)买单;近四分之一消费者愿为“品质与原创”(23.9%)付费,拒绝同质化。
实物消费、体验消费成主流,超50%的受访青年每月情绪价值实物消费品金额集中在100元至300元区间。体验消费水平分布相对均衡,100元以内、101元至300元、301元至500元、501元至1000元、1000元以上占比均为20%左右。从年龄分布来看,05后(18~20岁)月均消费最高品类为委托、陪玩等社交关系类,00后(21~25岁)月均消费最高品类为数字消费类。
数据显示,近9成青年有过“为情绪价值买单”的经历,近4成青年为高频消费者。选择为情绪价值买单的人群中,男生占比55.9%,女生占比44.1%;“90后”“95后”“00后”是情绪消费主力;新一线城市需求最盛(28.6%),其次为普通地级市(23.2%)、北上广深(18.8%)。
不用地域的年轻人为情绪价值买单的态度亦有不同。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供图
此外,青年情绪消费月均支出金额为949元,有18.1%青年每月愿为情绪价值消费2000元以上。
上海市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当前应更加关注青年面临的“情感归属”缺失困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青年面临血缘、地缘等传统联结弱化、人际信任成本升高等困境,“越长大越孤单”成为青年普遍体验。当现实社交难以提供稳定的情感支持时,青年转向消费场景寻找情感替代、将商品符号化为情感寄托载体,形成“消费即陪伴”的观念。因此,倡导理性消费观念、丰富心理调节方式与共同构建多元社交网络是守护青年长期情绪健康韧性的关键。